- UID
- 21
- 帖子
- 44
- 精华
- 0
- 金币
- 1056 个
- 阅读权限
- 5
- 注册时间
- 2010-1-4
- 最后登录
- 2010-9-24
|
本帖最后由 smalldrop 于 2010-8-2 10:52 编辑
& [: T: i+ C, c/ P. n8 \4 l7 }3 L( c: S& Q
心烦时百听不厌是巴赫,哥德堡变奏曲是常听曲目之一。* [" s+ o, D$ o- ~- O- E2 q: o
更倾心古尔德的演奏。
1 x% Y5 K8 D% J, P8 B, u' o
5 Q% \9 F2 t9 V4 o* h5 N- I3 a: p2 t, ]6 Q) J1 C% w
简介:+ A( ] D9 t, W% |# U5 q
巴赫在世的最后几年,主要花费时间在删改和完成先前的作品上面,但他仍继续写出新的作品。
+ E2 |9 m( B, ^1 s$ e: d8 [ 《键盘练习曲集》第三卷出版之后,过了3年,第四卷在1742年也问世了,其实这是一套完整的作品。内容是咏叹调的三十首变奏曲,是巴赫为学生哥德堡(Goldberg)创作的乐曲。据说,俄罗斯驻德雷思顿大使冯·凯塞林男爵(Baron von Kaiseriling)因为晚上经常失眠,就让他的管风琴师哥德堡作一首催眠曲,用来在入睡前弹奏,哥德堡就向他教师巴赫求救,巴赫信手拈来,在短时间内,创作了这部作品。不过据英国传纪作家,蒂姆·道雷的《巴赫传》所述,这首曲子其实是凯塞林男爵直接委托巴赫写的,因与巴赫有师徒缘份的哥德堡每晚必须弹奏此曲而得名。这部作品堪称是“巴赫所有键盘作品中结构最简单、最扎实的作品,它气势磅礴、雄壮精美,经由技艺超群的大师巧妙演泽,将最严密的逻辑秩序和最自由的抒情表达融而为一,使人为之惊叹”。, h2 F( Y+ h0 X% y: _2 ^$ V- _( {
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很好地把握了巴赫的精髓,用现代钢琴再现了这部原为大键琴写的作品的丰富内涵。古尔德成名后,第一张录制的唱片就是这首《哥德堡变奏曲》,当时的录音公司,即sony公司的前身哥伦比亚公司的职员问他,是不是换一首常见的,要知道在古尔德之前只有著名的波兰钢琴家兰多夫斯卡录过此曲,这样会不会太冒险。但年青的古尔德很有礼貌地固执了已见。就在它的唱片发行后,全世界爱乐者的心都被征服了,原先对巴赫音乐敬而远之的人,通过古尔德的诠释,开始读懂了巴赫严谨背后的美,许多人将其视为珍品。也许世界上唯一对这张唱片不满意的就是古尔德本人。在数码技术出来后,古尔德又重新录制了此首,且是他生平唯一的一次重录。原先自己用了20多年的斯坦威钢琴也变成了雅马哈钢琴,还是别人闲置在一边的旧钢琴。
" T* w1 E8 ~; G; J 谁也不清楚古尔德为什么重录这部作品。重录,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先前的否定,不过他的确公开否定了被公认为他里程碑的1955年录制版。“我无法与录制这张唱片的这个人的精神形成认同,就像这张唱片是一个别的什么人录制的与我无关。”确实,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张唱片,似乎没有先前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,但它更加严肃,更加柔情,更加具有声层的感染力……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,第15变奏中触键的变幻莫测,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,所有这一切使这个1981的数码版,染上了一层超物然外的深刻宁静的气质。演奏时间也由原来的38分27秒放慢至51分15秒,特别是最后的咏叹调,他真的是在说,永别了,有种有意拖长的,令人揪心的口吻……
, c, J7 u. B1 `# o5 G& I3 A 早先少数几个演奏过《哥德堡变奏曲》的钢琴家基本上都遵循老的传统。现在古尔德重又回到了早先的传统。但是这不是简单的回复,而是更高层次的扬弃。如作品以同一主题不断变奏的同度卡农、二度卡农、三度卡农直至九度卡农贯穿其中,互相之间安排性格不同的两个间播段进行对比,最后又回到“本体”——主题本身,这种既变化又统一,既和谐又对比,从一个本源出发,逐步发展,变形又回到本体,这一构想本身却具有更普遍、更广泛、更宏观的哲学内涵。正如黑格尔在《美学》中所说的,艺术在感性的面纱下揭示理念的发展,直到“看到更远的精神这一客观形式回转过来,把它扬弃,而后又返回自身”。% a- W+ v& x" ? s/ z9 |: w
虽然,可以将古尔德1981年的版本,听成是他死前的永诀,如果仔细倾听,认真品味。我们发觉他的表情并没有过份的沉痛和悲哀,相反很宁静、深秋般的宁静。古尔德在巴赫的伟大音乐中,战胜了死亡,超越了自我,在生命最后时刻,似乎真正接受了上帝的福音。他知道自己已修成正果,成了名副其实的艺术圣徒。
# j* {8 l6 Y2 p5 X 他,从巴赫开始,以巴赫结束。
! t% C) C& k& S! v3 r' o" W1 E 曲目介绍:# [7 a4 N4 j* F! Z% I
J. S. 巴赫的《哥德堡变奏曲》,BWV988,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,大约作于1741-1742年间。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《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》,1742年出版,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(Johan Theophil Goldberg)而作。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(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)伯爵的年轻演奏家。巴赫曾把他的《B小调弥撒》献给凯瑟林,因此而获得“宫廷音乐家”的封号。1741-1742年间,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,让哥德堡师从巴赫,学习演奏技巧。伯爵患不眠症,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,哥德堡以演奏需要,求巴赫帮助谱曲。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,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。# c0 E7 c3 A& \; U" c& G4 A
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,结构最恢宏,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。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,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。变奏曲的形式,是以一个基本主题,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(反对)命题,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。巴赫这部作品,以他1725年为安娜·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,发展成30段变奏。这30的数字,由3所支配,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,以卡农的方式表达:一位齐声的卡农,二为二度卡农,三为三度卡农……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,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,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、托卡它、咏叹调等各种形式。第一曾与第二层键盘交替。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,速度分为前后两半,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,实在令人叹为观止!
3 p, d+ J1 A" l: L5 U1 ~ 这部作品共分32段,第一段以那首萨拉班德舞曲的主题开头,第32段是经过30段变奏后和缓地、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,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简单主题经过30段变奏后,已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。
2 @1 k$ h! s/ g7 \% w3 u 30段变奏分别是:
/ R. n8 |. C/ l: g0 N 1.使用第一层键盘,二声部,前奏曲风格,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。) B3 _: @% r* z& i$ b
2.三声部,实用第一层键盘,上二声部暗示主题,低音不随基本旋律。
2 G) f2 `. q/ z8 c" e+ ]) t 3.卡农,三声部,实用第一层键盘。
6 c/ f. `9 Y# n7 K- A& A: M& f 4.模仿前一变奏。, n2 X# O7 \6 |, m( x
5.第一、第二层键盘交替表达。) a" a$ u" K: t6 \
6.第一层键盘的二度卡农。
. \) H/ Z9 v& W# y8 p2 \ 7.第一、二层键盘交替表达,西西里舞曲风格。' D5 O; W* ^5 J- ]: g4 @8 w7 C ~
8.使用第二层键盘,二声部,活泼的托卡它风格。( X$ {( `' g8 z6 G T
9.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,三声部。
7 e0 E3 _0 \" f* c 10.第一层键盘,四声部的小赋格。
# H. b% h3 v) S4 p* T0 c 11.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它风格。$ F% \1 T2 T0 J0 C- l' x, @
12.第一层键盘,四度卡农。3 \0 p" R+ o! ]0 E4 j- q6 w
13.使用第二层键盘,抒情风格。
: X( x2 p- x( d) r" O4 {1 `* \8 b 14.使用第二层键盘,活泼的前奏曲风格。
& Y; y$ u) I; D% z/ F G 15.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,第一层键盘,五度转位卡农,行板。
& Q$ ?$ e1 e( {# ?0 R3 M 16.又变成G大调,前半部慢后半部快,序曲,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: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,行板;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,快板。5 y. R8 M% I5 F2 _/ g2 b
17.使用第二层键盘,二声部的托卡它风格。1 O; F7 k8 v8 l1 K
18.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。/ J0 B" v2 S6 E. Q+ m. U
19.使用第一层键盘,舞曲风格,三声部。
; {. U0 [5 F: q7 x0 b 20.使用第二层键盘,具华丽的技巧。% V! n& P8 o6 f: C, j" J
21.七度卡农,部分使用半音阶。2 u; f" P9 m3 f: {0 |$ X
22.托卡它风格,宁静的调子。
8 C+ g9 e% V! P4 M+ j9 Q 23.使用第二层键盘,模仿对位方式。, Q& P7 m8 U5 j4 B6 h) n$ c) t5 n: C* k
24.八度卡农,使用第一层键盘。# y& a" L2 \( P8 A" r
25.变成G小调,使用第二层键盘,浪漫的幻想曲性质,偏重于半音阶技法。
! ~! ?+ R8 _1 E9 ~8 k9 ~( f 26.恢复G大调,前奏曲风格,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。
) D, e; D! _* x! A& L2 p 27.使用第二层键盘,九度卡农。. \! |, O- Q$ N) x' X
28.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。# Q% M, j+ j9 Y: ^1 g: Z
29.主调音乐样式,第一、第二层键盘交替。
; P- ?: N5 V& Y. R+ A8 d1 f! w2 R 30.使用第一键盘,标记是Quodlibet。Quodlibet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,一种组合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。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《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》和德国民歌《离开家已有许久》,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。
3 o3 X/ b. F6 R5 L4 }, V注:简介来源于网络 |
|